最近的微信又更新了,最新版本微信公众号文章底部新增“点赞”和“分享”按钮。
文章末尾的几个按钮,一直是微信公众号“重点照顾”的板块。
微信方面表示这次改版是为了满足用户多种需求,提升阅读体验。而对于“点赞”功能再次上线,微信称: “点赞是用户对文章的一种轻量的态度表达,过去历史文章中的点赞数据将重新在点赞数据中显示,公众号运营者可在后台看到每篇文章相应数据的统计。”
据了解,此次改版已经全量上线。此时距离"点赞"被下架已经整整一年半了,时隔一年半,"点赞"重出江湖,一石激起千层浪。
把蛋糕变得更大
2014年7月左右,微信公众号第一次设置了“点赞”按钮,并且显示点赞的数量。从那时起,这个区域的改动就一直没停过。特别是从“点赞”到“好看”,再到“在看”,这种互动模式三易其名,所在位置、图标形态也微调了多次。
为什么微信如此执着于“折腾”公众号文章末尾呢?
在接受36氪关于微信公众号近期变化的访谈时,微信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思路是“把蛋糕变得更大,才能让流量变得更多。”
不论是“看一看”还是朋友圈、群聊,都为微信文章在公众号信息流之外,找到了另一个曝光渠道。特别是对于新媒体小编们来说,这简直太幸福了:让文章多一个被看到的机会,就意味着文章数据可能会更好看。
当然,微信本身也能受益于此,做大微信公众号整体的阅读量“蛋糕”,能够为广告变现提供更多空间。
至于复活“点赞”功能,微信更多地是出于提升用户体验的考量。
相比“在看”,“点赞”对用户的“社交压力”更低。目前,“看一看”还没有朋友圈的分组功能(只能屏蔽部分好友),用户每次点击文章末尾的“在看”,都会被未屏蔽好友在“看一看”中发现。出于维护“人设”的考量,很多人“不敢”点“在看”。这种逻辑,和很多人“不敢”在朋友圈中发布有违“人设”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从这一角度看,“在看”和“看一看”构成了一个纯分享版朋友圈(文章+视频,公众号发布的视频也能通过“在看”分享到“看一看”);“点赞”则是一个相对单向的功能,用户不用担心被好友发现,即使公众号运营者,也不知道谁给文章点了赞。
点赞或加入考核指标
改版对运营者和广告主来说将带来哪些影响呢?
当大部分用户为“点赞”回归而热烈讨论时,很多新媒体运营的第一反应却是:完了,考核指标又增加了。
对于广告主来说也多了一个“参考指标”,除了看“在看”外,还要看“点赞”多角度地考量投放广告。
可以想象今后衡量爆款文章的标准,不只是“阅读量”和“在看”10万+,而是3个“10万+”。
此外,运营者还有新的顾虑,比如会不会对原有“在看”人数进行分流,影响来自“看一看”的流量等等。不过其实每次数据维度上的改版,都会带来这些“阵痛”。
当初“点赞”变“在看”时,很多运营者表示相比于点赞数,在看数有过“腰斩”式下跌,有运营仍惦记着“我们点赞的时候平均2000,变成在看后平均1000”,这一次或许对在看和点赞的数据都会产生影响,但数据是横向对比出来的,自然也会有新的标准产生。
而且,在订阅号“智能排序”之后,每一项数据都有可能影响“常读”数据,从而影响在用户订阅号消息列表中的时间轴排序。 这一次,“点赞”的重新上线增加了用户互动的维度,搭配上这次在文章左下角被着重强调的“分享”功能,说不定也能称为公众号获得更多流量的新机会。
微信的每一次改版,争议总是和影响范围一样大。尽管每次都有“一亿人”排着队想教张小龙做产品,但对一个新的变化,武断地去说好或者不好,都为时过早,就像这一次“点赞”的再次上线,在实际运营中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时间去慢慢验证。
只是心疼了我们新媒体人员,每次改版就像站在悬崖边上,而老板就在身后,太难了,不求一键三连,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