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晚报
近日
“浙大儿院”微信公众号发文
↓↓↓
暑期开始至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P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已接收了8名溺水儿童,其中仅2人保住了性命。
痛心!6个溺水的孩子
在ICU走了
这6名溺水的患儿中,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2岁。溺水的时间非常集中,4名是在7月28日—30日这三天发生的溺水。
这让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PICU副主任杨子浩感到非常痛心:
“一分钟的大意,一辈子的悔恨。暑假才过了一半,接下去的二十多天,家长一定要提高对溺水的警惕!”
危险!有130厘米高孩子
在60厘米深的玩水池溺水
接收的8名孩子中,“5名孩子是在池塘中发生溺水,2名孩子是在泳池中溺水,1名孩子在水上乐园溺水。”
在水上乐园溺水的那个孩子,让医生印象尤其深刻。孩子身高已经有130厘米,溺水的玩水池却只有60厘米,这在大家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据孩子家长回忆,当时孩子在浅水池里玩水,父母看到池子里的水才到孩子的大腿根,也放松了警惕,没有时刻盯紧孩子。后来,孩子由于脚下一滑,一头扑倒进了水里,慌乱之下,手没办法撑到池底,帮助自己站起来,水直接呛进了肺里,出现了溺水的情况,被救起时,就已经陷入了昏迷之中。
幸好孩子父母学了心肺复苏,在孩子恢复心跳后赶紧送医,在经过治疗抢救后,最终保住了性命。
杨子浩副主任表示:
“并不是说水要多深才会发生溺水。只要孩子一头栽进水里呛到水,摔倒进水里后爬不起来,或者水面盖过口鼻就有可能发生溺水,所以即使在很浅的玩水区域,家长也一定要时刻盯紧孩子的情况。同样,家里储满了水的小木盆、小水池、浴缸等,也会增加婴幼儿家中溺亡的风险,家长也要十分注意。”
孩子溺水并非大声呼救、反复挣扎
而往往是沉默无声!
医生表示,在以往的不少溺水案例中,其实家长就在身边,却不知道孩子已经溺水了,一直等到孩子浮在水面上才发现,这时已经迟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溺水往往是沉默无声,
孩子出现以下状况,
家长需要提高警惕:
↓↓↓
1.突然安静无声,嘴没入水中。
2.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他人移动。
3.在水中直立、不能踢腿,往往挣扎20—30秒之后沉下去。
4.眼神呆滞或是闭着眼睛,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5.看起来像在抬头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如询问无反应、眼神涣散,就需要立刻伸出援手。
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游泳戏水时,一定要时刻盯紧孩子,预防溺水的发生。
告诉孩子——“六不准”
↓↓↓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3.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大人牢记——“九要点”
↓↓↓
1.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
2.大人与孩子的距离起码要在视线范围内,专心看管
3.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4.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5.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呛住
6.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7.教孩子用正规方式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8.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9.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对已救上岸的溺水者
正确急救处理如下
●首先判断是否有意识。
●如果溺水人员有反应、有呼吸,这时注意保暖和安慰病人,尽早脱下溺水者身上的外套,避免潮湿的外套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陪护等待120的到来。
●如果溺水人员无反应,首先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内异物(水草、泥沙)。其次,用5秒至10秒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
如有呼吸,将病人置于稳定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尽快给予2至5次人工通气,每次吹气1秒钟,确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运动,之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30次和人工呼吸2次交替进行,尽快获得AED并尽早使用。
●千万不要倒挂患者进行“控水”,这样反而容易导致患者反流窒息,而且会因为控水而导致心肺复苏的延误。
来源:浙大儿院、都市快报、新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