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春光透不过疫情的阴影,这注定是一个让数亿人黯然神伤的“清明”。人们总会在某些特殊时刻,创造或放大某些符号,这些符号被媒体和事件组织者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情感价值,从而构建出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媒介仪式。
在这个注定不凡的2020年,在清明这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意义非凡的时节,经过官方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渲染与带动,网络传播空间里充斥着缅怀与致敬的氛围。承载着这些情绪与舆论的符号,就像是来自各个媒体平台的一粒粒马赛克,共同拼凑成了这场全民参与传播的媒介仪式。
传播的仪式观
仪式是一种“社会行为”,广义上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行为,但主要还是一些公开正式的、可以重复进行、表达全体共同价值,以沟通和维持群体活动为目的一种行为。传播的“仪式观”由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该理论有别于传播学主导的“传递观”他认为“传播的仪式观不是指空间上讯息的拓展,而是指在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它不是指一种信息或影响的行为,而是共同信仰的创造、表征与庆典。”因此国家或团体举办盛大仪式并进行传播,对于群体共通意识的建立、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构建是很有必要的。
媒介仪式
媒介仪式是“广大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媒介符号的传播,被邀请参与到某些重要显赫的共同性活动或某些盛大事件(媒介事件),最终呈现的一种象征性和表演性的文化实践过程。”媒介仪式强调公众的参与性与参与过程。媒介仪式是媒介事件的仪式化表述,通过仪式化的呈现和传递,让媒介事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以最大化地实现。
媒介事件不光呈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煽情演绎和壮观盛事,同时还给当时参与进来的观众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媒体传播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一种全身心的感受,正是这种集体性的参与和体验,促进了群体间的文化认同和社会整合。
全国哀悼日中的媒介仪式元素
1.神圣化的视觉符号。
我们可以看到清明这一天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有非常多的悼念图文,尤其是一些画面简洁,只包含一到两个视觉元素和标题的图片最为打动人。这些图片大部分由官方媒体制作而成,被大量网友点赞、转载、评论。
2.媒体的严肃表态:平台首页和账号头像改为灰色。
为深切哀悼在抗击新冠肺炎斗争中的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4月4日0:00起,多家视频网站和客户端,如b站、优酷等视频平台纷纷将首页变成灰色,抖音、斗鱼等停止娱乐直播,网易、腾讯旗下游戏停服一天。
3.全民自发传递哀悼情绪,强化共情舆论场。
可以看见我们的微博、绿洲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全民哀悼的信息、微信朋友圈上被朋友们的相关图文疯狂刷屏,抖音、b站等自媒体视频创作平台也不乏有人制作相关的缅怀视频。
在这一刻,我们是命运共同体,所有人凝聚着悲痛的心情,相互感受着彼此的关怀,一起为逝去的英雄和人们缅怀。同时,我们又在这一时刻作为苦难下幸存的生者,变得更加真爱生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能够更加坚强和勇敢地面对生活。可以说,这场媒介仪式不仅呈现了全民上下齐心的悲痛,更是为我们带来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必胜的决心!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