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网站分类
栏目推荐
实用工具
热门标签
子分类:
公众号运营 >公众号 » 正文

点赞关注,点赞评论关注的悬赏平台,今天,这位在甘全国人大代表又被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点赞啦!

公众号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公众号归档 最新发布 网站地图

12月16日,“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姜成英:用致富“金果”拓宽山区农民增收路》的报道,为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点赞,一起来看看——


核心提示

全国人大代表姜成英是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油橄榄栽植技术已近二十年。“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我努力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履职建言,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咱们中国、咱甘肃陇南就能生产高品质橄榄油,让农民增产增收,让致富‘金果’油橄榄产业能够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惠及更多农民。”姜成英说。


全国人大代表姜成英在给村民们讲解油橄榄种植技术。(姜成英供图)

白龙江是一条养育了武都儿女的母亲河。冬日的白龙江两岸,带着群众脱贫致富希望的橄榄树,在绵延起伏的山坡上依旧绿意盎然。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告诉《中国人大》记者,这里就是地处西秦岭低山河谷地带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是我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之一。如今,油橄榄已发展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


“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我努力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履职建言,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咱们中国、咱甘肃陇南就能生产高品质橄榄油,让农民增产增收,让致富‘金果’油橄榄产业能够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惠及更多农民……”姜成英和记者聊起她和“油橄榄”结缘的故事。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她经常到贫困地区调研。如何帮助更多的人找到稳定脱贫的门路,如何找准富民产业,成为姜成英在履职中最关注的课题。


姜成英的工作经历与履职故事,让记者看到了她近20年来为中国本土油橄榄产业默默贡献科研智慧的执着与坚守,感受到了她质朴笑容背后深植于心底的为民情怀。


用科研为农民提供技术帮扶


“今年的油橄榄丰产,按照签订的收购协议,优质橄榄果每公斤8元。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做整地、修剪、施肥等技术工,每户一年的劳务收入能有2万元左右。”林园合作社负责人周忠义向记者介绍,“说它是让企业、农户多方都受益的朝阳产业,油橄榄产业当之无愧。在这中间,姜主任给我们提供的帮助非常重要,有了技术帮扶,油橄榄的产量才会更好,品质才会更高,企业、农户、消费者各方才会更受益。”


近年来,武都区大力支持企业、种植大户和农户组建油橄榄产业协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加快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低产园改造、精深加工和产销对接。周忠义负责的林园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合作社共吸纳了100多户贫困户务工,今年合作社种植的近1000亩山林已开始挂果,收获油橄榄鲜果13吨。随着树体的长大,效益会越来越好。


曹家堡村油橄榄种植大户李建设说,他种植的200多亩山林能够从寸草不生的滑坡地变成如今生机勃勃的橄榄园,和姜成英科研团队给予的无微不至的技术帮扶密不可分。从病虫害防治到改良品种,从低产园改造到开展配方施肥等,“没有这些帮助就没有橄榄园的今天,姜主任是咱们果农离不开的好朋友!”


姜成英介绍说,如今,有“液体黄金”美誉的橄榄油,已从“舶来品”变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特产。陇南油橄榄面积62.79万亩,年产鲜果3.8万吨,生产初榨橄榄油5700吨,综合产值20.5亿元,惠及当地6个县区44个乡镇343个村40多万人,种植适生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其油橄榄收入占比已过半,产业带动山区农民脱贫作用明显。比如,在外纳镇崖角村,村民赵玉杰今年种植油橄榄收入为16000多元,该村中种植油橄榄收入过万的农户已有十几户。


为油橄榄“本土化”积极攻关


在实地采访中,当地百姓纷纷告诉记者:武都有山,山多雄奇,武都富水,水多灵秀。大山带给人们深沉,流水则让人灵动。油橄榄产业不仅撬动当地的产业发展,推动了产业优化调整,而且让白龙江两岸的连片荒山披上绿装,变身金山银山,“油橄榄产业让武都的山水胜景更美了!”


姜成英说,30多年前,她曾将树叶发灰的油橄榄树认定为沙枣树,还嫌弃果实不好吃。如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已是一名致力于将油橄榄“本土化”的科研工作者。


“与油橄榄在学生时代‘相识’,在工作中‘相恋’。”姜成英介绍,上世纪60年代,油橄榄从国外引进种苗并开始栽培实验。上世纪70年代,作为“舶来品”的油橄榄“落户”甘肃省陇南市。2000年左右,陇南武都区开始成片栽植油橄榄,但种植技术稀缺。从那时起,她便开始收集材料,立项调查,加入到油橄榄“本土化”的科研队伍。


从地中海沿岸国家到中国,两种气候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油橄榄“本土化”的过程并不易。20年来,姜成英和她的团队把心血花在油橄榄上。为了让油橄榄造福一方,科研团队每年都要深入甘肃省油橄榄主产区开展试验研究。


通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姜成英和她的科研团队摸清了油橄榄在我国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开花结实机理,为科学栽种油橄榄提供了理论支撑。他们从大量品种中选育出的良种,如今大都已是当地的“当家品种”。


姜成英和她的科研团队研究提出的平衡施肥技术、生物防治法、保墒抗旱抑草等油橄榄栽培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且,研究成果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已连续4年成为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中的推广技术……沿着白龙江河谷,大片裸露的荒山深沟陆续被油橄榄树所覆盖,成片的橄榄林随风摇曳,绿了荒山鼓了钱包。


全国人大代表姜成英在智能温室内观察栽种于营养钵中的油橄榄种子。摄影/张孝峰


为油橄榄产业健康发展把脉支招


“油橄榄喜光、耐旱、怕低温,完全满足其生长需求的区域相对狭窄,因此,培育抗性品种和创新栽培模式是扩大种植区域和规模的必经之路。”在智能温室内,姜成英向记者展示栽种于小小营养钵中的油橄榄种子,等待种子在智能温室里发芽吐绿。


姜成英告诉记者,她在兰州郊区的一处油橄榄试验种植基地内,共播种有为了品种创制开展人工杂交试验培育出来的24个组合约2万粒种子,同时,也研究着设施高效栽培技术。


“先在苗床上播种,再做大田试验,如果能获得理想特征的品种,就能实现扩大栽培区的目标。”她说。


姜成英表示,如果试验顺利,培育出温室栽培品种及相应技术,那么油橄榄适生区可扩大到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南疆等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区。


“我国耕地资源稀缺,扶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有助于缓解粮油争地矛盾,有助于拓宽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来源。”姜成英说。


姜成英告诉记者:“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用油进口国,但目前油橄榄产业仍然面临种植面积小、产业基础薄弱、链条尚不健全、卖好卖坏看年景、农民持续增收稳定性差的难题。亟须国家相关部委能够加大对油橄榄产业的政策、资金、科研等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姜成英提出一件关于支持木本油料发展的建议,为促进我国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建言献策。她建议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谋划建立国家现代木本油料产业技术体系,或将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如核桃、油茶、油橄榄、仁用杏、榛子等)纳入现有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平台和专业创新团队,促进木本油料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提升转变,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在2019年全国人代会上,姜成英曾向大会提交一件关于加大油橄榄等经济林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山区农民生态增收路的建议。


姜成英介绍,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近年来的深入实施,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产值大幅增长。以甘肃省为例,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经济林面积达到2365万亩,年产量558万吨,预计产值453亿元,在优势县区林果纯收入已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平凉金果、花牛苹果、大红袍花椒、武都橄榄油、莫高葡萄酒、瓜州枸杞、临泽小枣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农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不仅绿化了荒山,改善了生态,而且增加了收入,探索出一条 ‘不下山也能生活,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生态就业门路。”姜成英告诉记者:“经济林是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路径。尽管经济林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基础薄弱、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支撑不足、政策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经济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


她建议政府加大对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项目安排上向西部尤其是财政困难、脱贫任务重的省份甘肃倾斜;建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谋划将特色经济林树种纳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以扶持,持续加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与试验推广,推动经济林产业发展整体增产增效。


2020年10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姜成英向《中国人大》记者介绍油橄榄“本土化”发展情况。摄影/张孝峰


为规范橄榄油市场环境积极建言


姜成英介绍,油橄榄是著名的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其鲜果通过物理冷榨工艺提取的果油因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近年来,国外橄榄油在市场上受到热捧,其实我国自己种植生产的橄榄油品质并不比国外进口的差,甚至还更有品质保证。通过50多年的引种试种,油橄榄已在中国在甘肃、四川、云南、重庆、陕西,湖北等地规模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国油橄榄栽培面积约有150万亩。甘肃油橄榄面积约占全国40%多,产量约占全国80%左右。”姜成英说,油橄榄已成为甘肃省特色鲜明的林产品和陇南山区区域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在带动秦巴片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壮大山区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消费者对橄榄油这一“舶来品”的营养、品质和食用方法认识有限,再加上市场对不同品质橄榄油监督薄弱,目前我国橄榄油市场比较混乱,如很多橄榄油产品未按照国标规范标识产品名称,名称五花八门。


“特别是市场上价格便宜的精炼橄榄油、橄榄果渣油也标称初榨橄榄油。”姜成英分析说,虽然我国制订了与国际接轨的橄榄油国家标准,但由于普遍缺乏相应必要的检测手段、人才和技术实力,公共检验能力有限,目前只对橄榄油进行了安全性指标检测,对橄榄油品质没有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全项指标测定,因此市场上橄榄油产品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的产品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假、次橄榄油的价格优势导致我国本土自产特级初榨橄榄油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不是所有的橄榄油,都是特级初榨,真正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是新鲜油橄榄果采摘后24小时内,初次物理冷压榨出的橄榄油,酸度必须低于0.8 %,并且具有明显的橄榄油香气与特有的苦味辛辣味,所以购买橄榄油时,要看清楚配料表里是“特级初榨橄榄油”字样的才是名副其实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武都区油橄榄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赵海云说。


在2018年全国人代会上,姜成英提交了一件规范橄榄油市场环境的相关建议。她建议,财政部、农业部应将油橄榄纳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以扶持,持续加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与试验推广,推动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整体增产增效。同时,国家对油橄榄主产区加大投入,建立共享橄榄油品质的实验室,科学全面评价橄榄油质量安全。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对市场橄榄油尤其是进口橄榄油进行全项指标品质检测。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记者:王萍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ywclxp.com/
本文地址:http://ywclxp.com/gzh/12458.html
考高分网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和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干货资料!
公众号运营客服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有疑问请咨询公众号运营微信号,在线为您解答!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 创奇学院

ICP备案号:浙ICP备14032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