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以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正在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自来水集团负责北京中心城区和多个郊区新城的供水业务,拥有50座水厂,日供水总能力630万立方米,供水管线总长度超过1.6万公里。如此庞大的供水网络,如何在确保供水平稳安全的同时,减少管网漏损?据介绍,目前自来水集团在国内率先应用卫星探漏新技术,从太空为供水管网“拍片、做体检”,实现大范围全面快速漏点检测,提高了暗漏检测效率。
新成果让供水体系更安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来水集团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
近年来,自来水集团主持、参与市级以上重点研发项目8项;主持、参与编写国家、行业标准8项;获得各类科学技术奖34项,获得专利84项。2023年,自来水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发明了生态型水源水质改善技术,攻克了一系列水质净化难题,突破管网输配与二次供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创制了标准化装配式水厂及农村供水远程运维模式,实现了全场景水质监测系列装备首台套突破和自主可控。该项目成果应用于1431项工程、覆盖4500个公共供水厂,直接受益人口2.58亿,服务人口7.2亿,为创建城乡全覆盖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标准让用水品质更优质
“我们始终秉承‘水质是生命’的质量观,面对多水源供水格局,加强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居民喝上清洁安全的水。”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来水集团对标国际领先水平,持续提高净水工艺技术水平和水质检测能力,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水质检测能力提升至225项。其水厂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通过“多级屏障”实现工艺单元互补,确保出厂水水质安全达标。自来水集团制定严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的企业标准,供水品质不断提升。管网水质采样点调增至587个,水质在线检测仪增至700余台,形成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管控体系。
新手段让能源使用更绿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自来水集团立足首都发展新阶段,秉承“供水集团也是节水集团”理念,注重低碳与可持续发展,不断健全完善能耗管控和漏损控制体系,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自来水集团以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泵、厂、网智能调度“三部曲”,供水调度由传统经验型向智能精准型转变,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比如,自来水集团成功研发配泵方案优化模型并获得软件著作权,在水厂生产性应用中配水效率提升了3.5%;开展管网压力诊断分析,在满足用户用水压力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冗余压力,建成8个独立调度区,年节水900余万立方米、节电200余万度;持续推进光伏电站建设,石景山水厂等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48万度。近年来,自来水集团供水单能耗下降近10%,碳配额账户连续7年保持盈余,2023年荣获北京市绿色创建活动推进单位称号。
此外,自来水集团在分区计量、在线监测的基础上,应用卫星探漏技术,构建了空中、地面、地下全覆盖,立体式、互为补充的漏损管控格局,管网漏损率连年降低。近年来,自来水集团共节水2.23亿立方米,建成独立计量区3000余处,通过夜间最小流量分析,快速发现漏点;在重点场所、重点道路及易发生管道漏水的区域,布设漏失监测记录仪3000余个,通过持续监测管道漏水噪声,及时发现破损隐患;2023年,自来水集团主动检出暗漏共计3000余处,检测效率大幅提升。
新技术让转型发展更智慧
自来水集团强化智慧供水顶层设计,着力推动数字化基础平台、智慧水厂、智慧管网、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控六大任务建设;加快智慧水厂布局,初步建成田村山净水厂、石景山水厂智慧综合管理平台;推进智慧管网建设,打造感知充分、管理高效、控制智能、决策智慧的管网管理系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管网管理新模式……“近年来,自来水集团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利用智能高科技护航城市运行。”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来水集团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供水业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智慧底座为基石,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
此外,自来水集团还拓展智慧营销应用,完善“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微信公众号和“北京自来水”APP营销服务功能,用户综合绑定率90%;累计更换智能远传水表430万支,覆盖率达70%,推广用水异常预警、空巢老人安全预警、居民水价超阶梯提醒等延伸服务,多项举措实现查表不入户、缴费不出门;搭建智慧服务体系,依托人工智能(AI)全面应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大数据分析挖掘共享等技术手段,实现用户呼叫服务系统自助查询便捷化、报修渠道多元化。
未来,自来水集团将全面推动“安全、优质、绿色、智慧”供水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持续推进首都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贾玎玎
企业供图
编辑:高远
执行主编:周宇杰
主编: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