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是什么“标点符号”?有些什么作用?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无人关注的问题。之所以无人关注,大概在一般人看来,是因为其微不足道、无需关注。但在我看来,它值得关注。因为,I的使用随处可见,且日渐流行。如果不信,且看以下电子媒体和纸质刊物图片司空见惯的用法:
需要说明的是,我之所以要在标题“I是什么‘标点符号’”之“标点符号”上加引号,是因为翻查纸质工具书《最新标点符号用法》找不到“I”这种“标点符号”,在微信、百度百科、抖音百科等有搜索功能的网页输入“I是什么符号”及“I是什么标点符号”搜索查找,也找不到“I”这种“标点符号”。然而,最近几年,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子媒体,“I”作为“标点符号”的“新宠”正在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文章标题中,“I”似有取代冒号之强劲势头。见以上图片。
分析以上图片中“I”的用法会发现:它通常用在刊物栏目名与文章的标题之间,如新华网及新华社等的用法;或者用在文章的作者与标题之间,如《语文学习》及《现代大学网》等的用法;或者兼而有之,文章标题处的“I”用在栏目名与标题之间,简介作者处的“I”用在作者与简介之间,如《语文学习》的“文/xx学校xxx……”(“/”实为“I”的斜写)。无论是哪种情况,“I”都有标点符号冒号的用法,其作用或表领属(如栏目名与文章标题),或表提示(如作者与简介,作者与标题)。因此,可以说,其中的“I”可换作冒号,换作冒号后不影响表达与理解(正因为如此,我的公众号转发别的公众号的文章,我都会将其中的“I”换作一般人更容易理解的的冒号)。
当然,在以上图片中,虽然其中的“I”无一例外地可以换作冒号,但原作之所以用“I”而未用冒号,是因为用“I”有独特的语用效果。在此仅分析一例。我们知道,在标题中,一般是不允许几个冒号同时出现的,故《大家说语文:吕叔湘篇》为正确用法,而《大家说语文:于漪: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为不正确用法。而“I”的使用,避免了标题中的几个冒号的连用,使表达规范,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这大概是其日渐流行的主要原因。见以下图片:
现代大学网在2024年2月19日(不含2月19日)之前发表的文章,一律在作者与标题间用冒号,有时避免连用两个冒号,将其中的一个冒号换为作用相似的破折号;而在2月19日之后,无一例外地在作者与标题间用“I”号,以避免连用几个冒号。由此可见“I”与“:”可以互换,亦可见“I”之流行!见以下图片:
此外,除了以上指出的“I”可以表领属和提示外,它还可以表并列;此时,其作用相当于间隔号一一居中的小圆点。见以下图片:
最后还需指出:在手机上手写输入“I”十分困难!因为手机输入框的“符号”中没有“I”,“数字”中也没有“I”……好不容易,我终于在中英文输入法中将输入法切换到大写的英文输入法,才找到这个“I”(i的大写)!见以下图片:
需要补充的是,我用的是小米手机,不知其他手机是否也如此。
2024年8月4日下中